盲目的IP,盲目的改编时代

Standard

小说改编电影,漫画改编动画。大IP时代来临,“热门IP”代替了旧时代投机商们口中的种种之乎者也,成为了新时代盲目投资的代名词……

一个名为犀利哥的人,曾爆红一时。一个精神有些失常的乞丐,由于偶然穿了一身惹眼的装束,爆红网络。那之后,失踪多年的他,被家人找到,接回家乡。之后他在家乡开始了时装表演,走过几次秀。

加上芙蓉姐姐,网络小胖,这些现在不知还有多少人仍记得的东西,大概算是我国最初的网络炒作营销案例了。

近几年“庞麦郎”的炒作初期成功案例之后,“叶良辰”,“100元小红帽”,纷纷被投机商们拐进了自己的包装公司,企图再次营造一个传说级的草根明星。然而这些人就好似庞麦郎的兵败如山倒一般——不,倒不如说更为凄惨。还未曾崭露头角,就被现代高速前进的话题潮流,冲刷到了肉眼不可见的地方。

当网络如高速列车般横冲直撞,人就像是被它用铁链拴住一般被拖行,被风压吹昏了头脑,连着神智和五脏六腑一起被吹到九霄云外,独留一副副行尸走肉,在每日几百万条的信息洋流中飘着。看客也好,商人也好,都在浪潮与浪潮之间胡乱摸索着。只要看到那么一块写着IP的木板,无论它是一艘小船,还是布满尖刺的树枝,都毫不犹豫的抓住。

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,数万个企业就在这样一个荒谬的状态中大起大落。

对IP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。有的人拿到一个原作,会制作一个基本还原原作的作品。有的人则会继承原作的人设,但将之放置于一个全新的故事中。有的人会制作一个与原作类似,但更改部分细节的作品。有的人则会由于原作未完结/烂尾等原因,完全更改剧情的走向,使改编作品完结。

就我个人来说,我更加欣赏保留原作大纲,但修改细节的作品。

举几个例子,《笨蛋测验召唤兽》中,有这样的一个细节:在原作小说中,男主因为“胳膊被束缚的太痛了,因此挣脱了女主A,跑向了女主B。”在动漫的第二季第九话中,这个桥段被改编成了“因为发现了女主B衣领内的窃听器而跑向了女主B。”相比之下,我个人认为动漫的这个改编更加的符合情理一些。

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寄生兽的电影版。在狙杀岛田的桥段中,动漫是让男主抓起了一颗石头,用右手的力量激发出去,打穿了岛田的心脏;而在电影版中,男主的手变成了一把弓,石头也变成了切断的钢条。相比之下,有了一个瞄准的过程,看上去也更具杀伤力。

这样的小细节并不影响剧情,但是又相对的弥补了原剧情的一些不足。当然,也有很大面积修改细节的作品。比如说《行尸走肉》。漫画与电视剧的改编之大,甚至连人物的死亡与否和角色的数量都有所改编。但在相同的世界架构之下,这样的分支不仅没有导致收视率的底下,反而促成了漫画和电视两组完全分开的用户群,甚至导致漫画和电视分别出了两款手游,同时还都聚集了大批受众。如果改编完全终于原作,就失去了改编的意义,而过分的改编和低劣的创新,只会取得反效果。

说起中国的改编形式?我想现在IP改编的普遍状况大概不属于以上提到的任何一种。他们更多的像是“继承一个IP的名字,剩下的东西全部改掉。”仅此而已。

改编的几个要点,我想其中在中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,这是一个可行的,真正的"IP"。无论是原剧情会被封杀也好,还是说原剧情无法被改编(比如各种玄幻小说改编电视剧,特效根本无法满足)也好,都属于无法被改编的情况。甚至也包括之前所提到的红人出道,也是把“红人”改编成“偶像”的一种形式。这个人,是因为自己的特殊才艺和过人之处才火起来的,还是单纯的作为一个鬼畜素材而知名的,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会是天壤之别。很多人从出发点开始,就是错的。

完全或者过度脱离原作也是不可取的,毕竟作为一个改编作品,你把这部作品火起来的原因给抹杀掉了,又有什么意义呢。而哪怕忠于原作,也同样需要找准重点。类似于《东京喰种》那种连续跑三集的改编,是典型没能找准重点的表现。无论是继承原作设定还是创新,都应该确保改编作品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故事。而同样作为漫画改编,《暗杀教室》很成功的将大段的漫画内容缩减到动漫中,删除了一些重要但不会影响主线的内容。这样既可以保证未看过漫画的观众熟悉剧情和故事,提供一个完整的世界观,亦可以让动漫观众观赏漫画时,看到更完整的故事。

成本,时间,人手,计划……要想作出一个优秀的改编,需要一个制作组去考虑的东西有很多。可现实是,无论一部改编作品是好或是坏,其名气本身都能够制造收益。一场追求改编质量的战争,就这样逐渐扭曲成为了一场IP争夺战。越来越多的团队不在乎质量,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盲目抢夺IP,文学作品的内涵逐渐被曝光度所吞噬。同时吞噬掉的,可能还有国人对国产作品的信心。

然而,我们无能为力。

2 thoughts on “盲目的IP,盲目的改编时代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