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并不讨人喜欢的随笔

Standard

这篇随笔是写给……不知道什么人的。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内容,不是什么适合广而告之的内容。它很长,还很乱,并且我想其中的不少观念并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。

所以我才写在这里。无论之后是被新浪夹掉了,被人忽略了,亦或是完全的没人在乎,都无所谓。

成年之后发生的生活的转变和观念上的定型,我想开始于《legal high》。在接触过这部影视作品后,我的三观和行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,乃至于之后做新科,做游戏,做学生会长,乃至于做自己,几乎都能从种种行为中,看出它对我的影响。

——不,与其说是变化,更多的可能是定型。对于这部作品,争议一向很大。有的人把它奉为一部神作,有人把它当成一部单纯的喜剧,也有人对它极度的厌恶——“b站微博人均看个legal high就以为自己懂法了。”

我不会否定或肯定这部作品,但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,它对我而言至关重要——对我来说,《legal high》是向我介绍这个世界的一部作品。我曾经有恨意,有戾气,有爱意,也有正义感和恶意。但我不清楚它们是什么,不确定它们意味着什么,亦不确定自己在想些什么。通过它,我理解了自己的想法,确认了自己的观念,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,为此奠定了我之后的道路。最重要的一点大概是,它教会了我“世界上不存在善恶,也不存在正义与邪恶”这件事。

当然,这些词是真实存在的,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也同样是存在的。但在我眼中,正义与邪恶,善良与恶毒,对与错,是与非,都只是相对的而已。为了让幼崽得以存活,狮子去狩猎弱小的瞪羚,那是狮子一族的母爱,却是瞪羚们的悲哀;为了治疗孩子的绝症,父亲收受巨额的佣金,杀害别人的孩子,这是一个家庭的责任,却是另一个家庭的破碎;为了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生活,父亲贪污了无数的公款,那是这个孩子的幸运,却是国家的不幸。这只是几个浅显易懂的例子,现实却要更加复杂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的,相悖的目的碰撞在一起后,便会互相伤害。那样的冲突中,何来正义,何来邪恶,何来对错?时至今日,韩寒那句“小孩子才看对错,大人只看利弊”已经成了一句老掉牙的话,但却仍然不过时。

人之初,性本善。

人之初,性本恶。

在这件事情上,人们各执一词,争论不休。

我相信人是动物,顺从的同样是本性。所谓人性,不过是在后天,理性,道德观念和野性的对抗。人之初,性之初罢了。

但我同样发自内心的赞同那句话。我们人类,是愚蠢而丑陋的。早在看到《legal high》之前,我就无数次的感受到那种让我感到恼怒的情感。

在成长过程中我遇到数不清的这样的事情。

一个男生嘴上不断的强调道德的重要性,看上去表达谦卑,无比谦让,可实际上一旦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,变大发雷霆,风度尽失。

一个男生看上去和和气气,行事温柔,可在背后捅刀子的事情,做的却比谁都在行。

一个女生嘴上说着性格才是最重要的元素,恋爱就得找有责任心的男孩子。然而只有有钱有颜的男生出现时,她的眼里才会绽放出光芒。

一个女生振臂高呼支持LGBT群体,似乎无比的支持他们的权利,可实际上只是在不断的梳妆打扮后拿了张白纸,叠了几十层滤镜在那拍一个视频,发到社交媒体上,期待着能有多高的点击率。

一个人看似对三观不正的朋友表示失望,于是大力的抨击那个人,与对方断交。实际上,只不过是表白失败之后恼羞成怒,找了个借口去搞出一套“葡萄酸”罢了。

……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。在我迄今为止的短短人生中,即使遭受了最严重的侮辱和暴力时,我都没有产生过杀意——那种切切实实的,想要把人杀掉的欲望。然而我却对两个旁人或许无法理解的事情,产生过杀意。

第一件事发生在很小的时候。因为馋,我买了一根五毛钱的雪糕吃。对我来说,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无法负担的开销。当时,我的邻居在我的身后不停的跟着我,并且大声嚷嚷着他要告诉我的家长,我吃了零食,仿佛我做了什么天大的错事一般。其实他只不过是把零食吃掉了而已,他的家人并不会管教他吃零食而已。然而他却兴奋的像是一只看见猎物的鬣狗一般,蹦蹦跳跳的兴奋的往家跑,用极快的速度冲到我家,敲开门向我的母亲告状。随后,他就得意洋洋的以胜利者的姿态看着我进家门。甚至在我关门的那一刻,我还能看到他在我家门口得意洋洋的等着,想听见我被母亲责骂的声音。

然而我的母亲却很温柔的告诉我,这不是什么大事,他这样的行为并不光彩,她也绝对不会骂我,亦不会让他这种小人行为得到满足。

母亲和我不知道的是,那一天我对他的恨意强烈到了足以对对方下极重手的地步。

而第二次则是高中的时候。几个小圈子里的朋友在一起,一大批人有着几个小群。人群聚在一起,自然会有分歧,有不满,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内部消化,大家在自己的圈子里发发牢骚。而在这时,有一个男的开了小号混进了我们的群语音里,把那些记录调出来,发到了被讨论的人的群里。此事不仅仅导致了严重的争吵,还引发了后续一系列巨大的冲突。我并没有参与全程的讨论,但却确认了聊天记录被泄露的过程,泄露的理由,只是没有决定性的直接证据。

于是在对峙时,那个人趾高气昂的用大道理和语言羞辱着我们,但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矢口否认,还拿着一副胜利者的姿态用得意的语气说着话。

那是我第一次明确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杀意。隔着电脑屏幕,我却在全身颤抖。我当时心里有着一个极为强烈的念头,就是拿起一把刀,捅进对面那个人的身体里,即使后续要承担多少年的牢狱之灾都无所谓。

事后,我自己都被当时自己的愤怒所吓到。

直到后来,我才明白自己如此愤怒的原因和点。这或许和《legal high》中的数个例子息息相关。并非是我“嫉恶如仇”,痛恨小人或是怎样。我只是单纯的厌恶虚伪,尤其厌恶虚伪之下的趾高气昂。

看上去是支持主义,心里全是生意;看上去像是对热点话题无比关心,其实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博得眼球;看上去秉公无私,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滥用权利;看上去追求精神世界,实际上根本就是三观跟着五官走……我真正厌恶的,是人类发自内心的,无数人都携带着的这种虚伪。自己都要欺骗自己的行为让我感到无比的愚昧和厌恶。明明连LGBT的单词代表什么都不知道,明明连平权的概念是什么都不懂,明明连热点事件中的人名都人不齐,却摆出一副资深的样子站出来的人,哪怕到了2020年的今天,也依然比比皆是。这种厌恶的情感,让我常年游离在各个圈子的边缘,也让我少有接触群体与群体。

有人觉得我孤僻,有的人觉得我内向,但更多人觉得我偏执。而我并不打算否认这一点。大多数人都会有虚伪的一面,大多数人都不会尽善尽美,即使认识到自身缺点的人,也不可能尽数大大方方的承认。否定这一点,几乎意味着我难以喜欢上这个世界上90%的人。被骂偏执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时至今日我仍不会否定自己的孤僻,朋友圈子之少。即使因为工作,阅历和成长让我的身边不乏友人,但真正能够走进我内心的人,还是只有那么寥寥数个而已。有时候我甚至会担心有一天结婚,我连一桌子人都请不齐。

但这大概就是我,这就是希蒙。这么多年来唯独这一点我总是无法改变,我也不愿意去改变。对于那样的行为,我似乎很难接受和原谅。死板,过于认真,总是瞻前顾后想的太多。

《legal high》在这方面对我的改变,或许是很多人都未曾预料的。大部分人或许因为这部剧的影响,变得更加偏执。“什么是真相?我们不是神,怎么可能知道那种东西。”“如果民意就能决定一切的话,就不需要法院这种庄严肃穆的建筑,也不需要高高在上的高学历老头老太们来断案。请你们秉承法律学者的尊严,依法断案。”有人说legalhigh三观不正,也有人说现实中很多人学法律把脑子都学坏了。

然而我却因为它变得软化了。真相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,对错和责任也一样。人们雇佣律师,是为了最大化的争取自己的利益。人们雇佣公关师,是为了给自己缝制最后一道遮羞布。讲道义,讲真相,讲正义,那是检察官和记者的工作。如果无法接受,无法认同,无法忍受这样的观念,也就意味着不可能胜任这样的工作。世界上有多少人真的是被诬陷的,又有多少明星真的是被黑公关团队泼了污水呢?大多数人面对的,都是真实存在的罪恶,按照社会常识,都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,法律的制裁。

然而那只是在面对着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里罢了。现实是,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。这个人或许有罪,可他能花大量的钱找来最棒的律师为他脱罪。那个人或许没错,可看他眼红的人就可以出于妒忌,甚至是纯粹的博眼球往他身上泼脏水。现实世界有太多复杂而不可理喻的事情了,真相可以复杂的像一个个千层蛋糕一样。我在legalhigh的弹幕里看到过这样一句:“因为真相我们无法知道,所以我们就不要去寻找真相么?”

在经历过许多次事件和许多份工作后,我想正确的说法是这样的:

在你努力发掘了无数真相后,你会发现真相是千头万绪的。在很多情况下,你会发现真相是个泥潭,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,都不可以说是无辜的。发现了真相后,未必就会知道怎么做是“对”的。那么,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好了。

所以在我看来,那句“我们不是神,怎么知道那种事情”,和韩寒那句利弊对错,与其说是一种骄傲的宣布,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叹息,一种无可奈何之后的顺其自然。

也因为这样的顺其自然,我变成了可以宽容那种虚伪和趾高气昂的人。

然而心底里,最深层的部分,我还是没有办法彻底融入每一个圈子。

“如果你真的想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的话,首先做到一点:爱上丑陋。”

这是legalhigh第二季临近结束时的终结语。这也是我始终都没能做到的一点。

沙特王子和古美门象征着这个世界上的两个群体,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两波相信人性本“善”和人性本“恶”的人。

至于“爱上丑陋”,我想这是双方都没能做到的事。古美门爱上了丑陋么?也不尽然。他只是知道人具有欲望,人的本性就是欲望。因为他很肯定这一点,所以他寻找这种欲望,激化这种欲望,从中牟取自己需要的那一份利益。古美门只是比沙特王子更加熟悉丑陋,但他绝不是爱着丑陋的人,我也一样。

口口声声说着在乎真相的人,真的发自内心的在乎着么?

参考我最近的一次分析的结论吧。“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生态什么环境什么科学,他们只是为了看到可爱的小猫咪对他们撒娇,别的生物的开肠剖肚与他们何干。”

大多数人,乃至于组织和势力所在乎的,只不过是“对自己有利”的真相。这个有利并不仅仅在于对和错,还包括间接的影响。只要能够导致别的国家的混乱,给自己带来利益,某些情报系统不在乎造谣抹黑,不在乎把女性和种族的权利抗争妖魔化过激化,也很乐于给烧杀抢掠扣上大义的帽子。只要自己喜欢的明星能够拿到殊荣,能够被独享,有些人根本不在乎花钱买来多少机器人制造流量,去购买名次,或攻击他的合作伙伴。

最近看到的一个很现实的事情,来源于一位朋友。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,也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。这样的他,最近感到困扰。因为一个女生不断的在社交媒体上宣扬着极端女权的言论,大肆的侮辱男性,把男性说成一文不值,毫无用处的敌人。依靠这样的言论,有的人获得了归属感,有的人获得了实际存在的利益。我并不知道这位女生从中获得了什么,但另一方面,她却在线下死缠烂打的追着我的朋友不放,她那糟糕的成绩完全只能依靠她最讨厌的“男人”才能保证自己不被从学校中淘汰,所谓的独立自强完全就是一个笑话。

我不喜欢这种里表不一的人,我厌倦了那些连自己都要欺骗自己的人,我更是恨透了那些找着堂而皇之的理由,干着龌龊勾当的人。

而我迄今为止,并没有找到必须在这一点上妥协的理由——相比之下,孤独要比怒不可遏要好的多。

所以我想,我至今都仍然是个偏执的人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